看世界顶级理工大学的文科情怀
2020-07-07 01:50:07
  • 0
  • 0
  • 3

来源:京领新国际-头条号 

说起人文社科领域内的名校,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或许是世界顶级学府哈佛,或许是培养出诸多大法官的耶鲁,相信很少会有人在第一时间内想起麻省理工学院。

然而在经济学领域,麻省理工学院却是不可忽视的重量级大学,培养出了众多经济学大咖:

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·伯南克(Ben Shalom Bernanke)在麻省理工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。

前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·德拉吉(Mario Draghi),在麻省理工经济学博士学位。

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·萨默斯(Lawrence Summers)在麻省理工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。他也是哈佛大学第27任校长,在哈佛获得博士学会后的次年,成为哈佛史上最年轻的教授。

而经济学领域最具分量的奖项之一——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人数统计中,麻省理工学院甚至超越哈佛、耶鲁和芝加哥等老牌经济学名校,始终稳坐头把交椅。

诺奖经济得主世界第一

在维基百科的“诺奖得主所属大学排行榜”中,可以看见从1901年至今,MIT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数量第一的院校(共计34位)。

相较于诺贝尔其他奖项,诺贝尔经济学奖要年轻许多,第一次颁奖在1969年,从首次颁奖至今,麻省理工学院共计有34位诺奖得主,以微弱的优势超过芝加哥大学(33位)和哈佛大学(32位)。

而进入21世纪后(从2000年起),麻省理工依旧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数量第一的大学,比哈佛多3人,比并列第三名的斯坦福和普林斯顿多7人,麻省理工与其他大学的差距表现出了进一步拉大的趋势。

麻省理工的23位诺奖得主中,长期任职教职员工(Long-term academic staff)共计有19位,也是所有大学中数量最多的。

麻省理工的诺奖得主可谓群星闪耀,你说听说过的诺奖得主,或许就曾与麻省理工学院结缘:

保罗·萨缪尔森(Paul A. Samuelson),获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,也是首个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。

约翰·福布斯·纳什(John Forbes Nash, Jr.),获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;前MIT数学系教授。

罗伯特·恩格尔(Robert Fry Engle III),获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;前MIT经济学教授。

罗伯特·约翰·奥曼(Robert John Aumann),获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;1955年获MIT纯数学博士学位。

埃里克·马斯金(Eric Maskin),获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;前MIT经济学教授。

保罗·克鲁格曼(Paul R. Krugman),获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;1977年获MIT经济博士学位,前MIT经济学教授。

奥利弗·伊顿·威廉姆森(Oliver Eaton Williamson),获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;1955年获MIT管理学士学位。

首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夫妻档得主

有趣的是,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51年来,首对夫妻档得主——阿比吉特·班纳吉(Abhijit Banerjee)和艾丝特·迪弗洛(Esther Duflo)——也来自麻省理工学院,他们也是诺贝尔奖史上第六对搭档得奖夫妇。

班纳吉是麻省理工福特基金会(Ford International)的国际经济学教授,研究兴趣包括:发展经济学、收入分配、进化博弈等;与妻子迪弗洛和森迪尔·穆拉尼坦共创贫困行动实验室(Abdul Latif Jameel),现仍是实验室负责人之一。

他曾任经济发展分析研究局局长、国家经济研究局副局长、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、基尔研究所国际研究员、美国文理学院、计量经济学会的研究员,还被评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。

迪弗洛是贫困行动实验室的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、联合创始人和联合主任,研究重点是发展中国家的微观经济学问题。此次获奖使她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时隔十年后的第二位女性获奖者,以及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,获奖时年仅46岁。

她是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助理、发展研究和经济分析局董事会成员、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项目主任;且与丈夫班纳吉一起,分别于2011年4月和2019年11月出版了Poor Economics和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。

夫妻二人与哈佛教授迈克尔·克雷默(Michael Kremer)共同提出新型实验法,将全球贫困问题拆解成更小、更易处理的问题,因在减轻全球贫困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而获201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。诺贝尔奖官网称“这项贡献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产生了巨大影响”。

理工名校的经济学情怀

素以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著名,麻省理工却也有着理工科大学的特有浪漫——比如学校每年的常规申请(RD)放榜日按照惯例是3月14日,这一天也是圆周率日(π Day) ,最先提出将这天作为纪念的,也是麻省理工学院。

而在人文社科领域,麻省理工则是践行着学院的标语——“伟大的想法能改变世界”,上文所提到的诺奖夫妻档得主,曾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、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,从穷人的日常生活、教育、健康、创业、援助、政府、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,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。

在二人合著的《贫穷的本质: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》中,他们提出一系列更小的问题,分别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。例如“为什么很多学生在学校不肯学习?”,他们发现“如果我们给学校提供课本,但不提供其他资源,其实并无太多提升;但如果改良教学方法,却能极大改善学生成绩”。

不过说起麻省理工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,可要追溯到100多年以前了,当时的第三任校长沃克(Francis Amasa Walker)为麻省理工引入本科经济学研究;1937年,经济系增设硕士研究生课程,四年后,创立享誉世界的博士项目。

如今,经济系师生云集,教师们获得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多种奖项;其中许多人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、文理学院和计量经济学会的研究员。在优质师资的支撑下,经济系的本科教育非常严格,研究生教育更是有着公认的一流水准,博士项目则每年则仅招收20-24人。

麻省理工如今在经济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在经济学的教育、研究和公共服务领域作为主导力量,成为世界领先的经济研究中心之一,其经济学的研究生教育受到其他一流院校的尊重。

学过经济学的人,一定对曼昆的《经济学原因》不陌生,曼昆本人就是在麻省理工获得了博士学位,他所著作的《宏观经济学》等教材,也一直是世界各地多所大学所重点推荐的。保罗·萨缪尔森(Paul A. Samuelson)所著的《经济分析基础》,《经济学》,《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》等也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。

而除了校内课程,经济系的教职员工更是投资开拓了一套MITx课程,方便更多学生在线接触到MIT的教学资源。其中,还有为高中生专设的在线AP微观经济学课程。

小结

MIT的校训Mind and Hand强调既会动脑又会动手,理工科学霸们的动手能力自不必多少,在经济学上,他们也在不断开动大脑,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幸福贡献力量。

注:本文其他图片均源自麻省理工学院官网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